儒教 (宗教) 编辑
儒教,儒教体制源于夏商周的五教和宗庙礼制,夏礼已不可考,周公旦据殷礼制立礼乐制度,至西周时逐渐瓦解,孔子基于王道复古的理想为复兴礼乐制度而创立儒家,西汉时再次成为官方信仰,以古代神职“”称谓儒教,常与佛教道教并称“儒释道”三教
8
图片 0 图片
评论 0 评论
匿名用户 · [[ show_time(comment.timestamp) ]]
[[ nltobr(comment.content) ]]
相关
台湾佛教的信仰人口约801.5万人,占2300万人口的35%,其信仰人数可能与道教、儒教与台湾民间信仰及其他新兴宗教有重叠的情况。据美国美国国务院民主、人权和劳工事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,台湾有多达80%的人口信奉某种形式,掺杂有佛教信仰因素的传统台湾民间信仰或台湾宗教。因此就广义而言,在台湾佛教是最大宗教。其本质是汉传佛教的分支与组成部分。
天德教是一个新兴宗教,原称天德圣教,由四川人萧昌明创立于1927年,1930年向国民政府注册;天德教旨为共尊五教-儒教释道教基督教回教,教人行二十字美德:“忠、恕、廉、明、德、正、义、信、忍、公、博、孝、仁、慈、觉、节、俭、真、礼、和”廿字真言。教坛奉一黄布代表天启,不设神像,教徒学习教理外,并诵萧昌明宗师所立之经典,特定之“开导师”得传授先天气功及符法等替人免费治病。萧昌明时代曾派各大弟子至全国各省传教,劝人奉二十字美德,全盛时如湖南一省办戒毒农耕中心已有50万信徒。传说毛泽东之母亦曾向天德圣教请求治病,可见其全盛时之广泛性。
台湾民间信仰是台湾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信仰,包括揉合华人民间信仰“道教、释、儒教”三教合流的汉人移民信仰,也包括在地英雄名人神格化,也包括王爷千岁信仰,以及台湾原住民的祖灵信仰,前者随着中国闽南、粤东移民由华南地区渡过台湾海峡东来,于台湾落地生根,逐渐产生具有本土风格的民间信仰,但大体上仍奉祀原有华人民间信仰的神明;次者表现出台湾人充满包容知恩的情感,如供奉舍身救民的日本军人;再次者如各地有应公、万善同归,有的更分灵者众,如南鲲鯓代天府万善爷;后者有些仍保留原始特色,而部分信仰则有汉化的情形。台湾也是华人地区里宗教最兴盛的地区,台湾人口中有信仰者,持台湾民间信仰者约93%,基督教所有派系合计占4.5%,其他占2.5%。
花郎徒,又称花郎、郎家、风流徒、国仙徒、风月徒,是朝鲜半岛新罗时代一种训练青少年的制度。此制度源于部族社会,让青少年一起过团体生活,学习各种当地传统道德、礼仪规范,之后又混合了古中国传入的佛教、儒教等思想。在新罗真兴王时成为国家正式的教育机构,其徒众被称为“花郎徒”。
一贯道是新兴宗教的中国民间宗教,今主要以台湾为发展中心。其教义源出先天教为主,并融合儒教、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五教教义,早期有借窍临坛、开沙等类似于道教的扶乩等仪式。其信仰者互称“道亲”,表示“因道而亲”。
儒化,即儒家化或儒教化,指受到儒家或儒教的意识型态影响,而产生的文化转变,在这个文化转变的过程中,培养出对于儒家意识型态的文化认同。自汉朝开始,儒家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层面,也对外传播,影响到周边国家,如韩国、日本、越南等。儒化是汉化或中国化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孤魂信仰,或称孤魂祭祀,古代称厉祭,为东亚儒教及华人民间信仰,祭祀因天灾、战争、屠杀、械斗、疾疫、冤屈、罪行、车祸等意外枉死,或无后、夭折死者的信仰,避免无嗣、横死、冤死者之魂魄,因无香火供养而于人间作祟,逐渐衍生而成,大多是建小祠或以拜门口方式祭拜。随闽南人、客家移民传布至台湾等地,成为台湾民间信仰。
首尔宗庙是韩国首尔供奉朝鲜王朝君主和王妃的灵位的宗庙。宗庙1394年由朝鲜太祖李成桂下令修建。作为世界最古老的皇家儒教祠庙,宗庙199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宗庙每年在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祭祀朝鲜王朝君主和王妃的儒教仪式——宗庙祭礼。宗庙祭礼的音乐是朝鲜宫廷音乐的一种,被称为宗庙祭礼乐。宗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乐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社为儒教及中国民间信仰中,掌管土地的神祇,与后土不同,后土指整个自然界的大地之神,而社神带有人文社会属性,指某一管治区域的土地神,可以细分为大社、国社、乡社、里社或村社等不同神格;和五谷之神稷神合祀时,称为社稷。在周礼中,社神常以一棵当地常见的大树为象征,称为社树,后世由此衍生出神树。引申为负责拜神的宗教组织时,称为邑社或者里社。自唐代起,社亦可以指村落或者邻里组织。
日本哲学是日本的哲学与思想。历史上有本土的神道和来自中国的思想,例如,佛教、儒教的融合。如同过去受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影响的水户学、禅宗,近代至今的日本哲学也受西洋哲学影响。